首页 > 图片头条 正文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0-21 09:53:51
分享至:

<p>  “豆姐豆妹”中央厨房加工面点。</p>

  “豆姐豆妹”中央厨房加工面点。

<p>  育婴师培训。</p>

  育婴师培训。

<p>  “豆姐豆妹”户外餐车带动创业就业。</p>

  “豆姐豆妹”户外餐车带动创业就业。

<p>  厨师培训。</p>

  厨师培训。

  同心县农村妇女杨萍花在宁夏推动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下,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坐标,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自己的勤奋努力,她成为一名“抢手”的月嫂。由于在同行业内口碑极好,持证上岗的杨萍花根本不愁接不到单子。“现在每月能挣9000多元,感觉我的生活又有了新奔头。”杨萍花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在宁夏,还有很多像杨萍花这样的就业创业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增加了收入,幸福生活的轮廓日渐清晰。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基。近年来,宁夏把稳就业、促创业作为改善民生的核心命题,打好“放管服”组合拳,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推进更大范围的创业。各级人社部门着力从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精准帮扶、创新服务手段入手,持续推进就业创业一条龙服务,托举起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创业寻梦路,广大劳动者创新创业激情越来越高涨,奋斗精神也越来越足,“钱袋子”鼓起来,生活条件好起来,更多幸福的笑脸正在灿烂绽放。

  “互联网+就业” 让群众办事“少跑路”

  “以前办业务要到人社服务窗口,每次排队人很多,浪费时间,现在通过线上申请办理,既快捷又方便。”10月13日,石嘴山市市民马女士通过手机App,足不出户便完成了每月1755元的失业保险金申请。

  刘新瑞在石嘴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就业创业窗口负责失业保险待遇查询、经办等服务工作,她的最大体会就是随着各项就业创业业务经办流程不断简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率提高了,自己的工作也相对轻松了。“以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很多,经常会出现排长队的现象。‘互联网+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后,来大厅办业务的人变少了,我们的压力也相对小了。”刘新瑞说。

  “以前办理不同人社业务时,需要分别准备多份材料、一件件业务逐个办理,现在企业与员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失业、申领社会保障卡方面的多个事项,只进一门、到一窗、叫一号、填一表,比以前方便多了。”石嘴山市政务服务大厅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李爱梅说,各项创业就业事项实施“打包快办”后,要求办事群众提供的材料比以前少了70%。目前,政务大厅10个人社服务窗口日均办件量100件左右。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搭建优质的就业创业环境,宁夏主动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实际,牢牢把握服务民生主线,立足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体协同等信息化便民惠民服务定位,按照“就业先行,逐步替代”的建设思路,依托信息化建设项目,全面探索实施“互联网+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有力促进各项人社事业健康发展。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发建设的宁夏就业综合管理系统,建成向上联通人社部、向下联通27个市县区就业服务部门、196个乡镇(街道)的全区“省集中”信息系统,实现了就业失业登记、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14项业务电子化经办和“一网通办”,宁夏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并向全区推广,就业创业政务服务办件量达3万余件。

  加快“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和“不见面”办理、推进“马上办”审批改革,自治区人社厅通过梳理“快办”业务和全区就业系统业务经办流程,初步完成人社一体化系统、公共服务系统与自治区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事项管理系统、统一电子证照系统、统一电子签章系统、统一“好差评”系统等共性应用支撑体系的对接,借助“互联网+网格”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优势扩大数字服务半径,构建覆盖全区服务体系,推动服务方式转型升级。

  石嘴山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创新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措施,通过实时联网、数据共享,随时查询每项业务情况,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精细化、标准化,切实提升了经办服务效能和群众办理满意度。目前,该市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失业补助金待遇发放等业务全部实现线上办理。

  吴忠市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人社服务“打包办”试点窗口,委派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部进驻窗口,将53项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打包为10个“一件事”,减少申请材料135件。从受理环节、受理方式等入手,精简受理材料、压缩办理时限,18项业务实现提速办理。落实“不见面审批”,坚持能线上办的不线下办,积极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进行互联网申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开通网报单位2000余家,开通率达到92%。

  “以前老百姓办理业务四处跑,现在只进一扇门,持个人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实现各项人社业务全部办理。”吴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政务大厅相关负责人说,以往每年各项人社业务需面对面办理20余万件,现在50%以上的业务可在线上办理。

  为扩展线下服务渠道,打造直达基层服务网络,自治区人社厅推进人社一体化系统与宁夏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系统等服务系统对接,就业创业、劳动关系、人事综合管理等70余个事项实现“线下综窗受理”一体化经办,累计办理32588件;就业失业登记、公益性岗位申请等19个高频事项赋权乡镇,全区各乡镇“受理、审核、决定、送达”全流程办件1000余件。

  从“群众多跑路”到“数据多跑路”,从“最多跑一次”到“不见面办理”,从“层层申报”到“直达直通”,宁夏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放管服改革的红利。

  政策扶持 让劳动者创业信心更足

  梁朝兰在大街上摆摊卖煎饼已十几年了。从河北背井离乡来到石嘴山,她从来没想过能靠卖煎饼买了房,还供出两个大学生。

  “十几年前见他们那会儿,一家五口人租房住。梁姐四处摆摊,遇到执法人员检查就得闭门歇业,她的丈夫在平罗修车,每个月收入微薄。”石嘴山市“豆姐豆妹”项目创始人宋春说,加盟了她的户外餐车项目,梁朝兰靠一个煎饼摊位养活一家五口人,并在石嘴山落户生根,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2009年,宋春有了经营户外餐车的念头,在全国多个地方考察后,她“收编”街头无证摊贩,通过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销售终端(餐车)模式,带着大家自主创业。

  宋春第一批投放的20多个餐车被一抢而空,她想扩大经营规模,但苦于资金短缺。“我连续三次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解决了我的资金周转问题,让我创业更有底气!”如今,宋春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统一品牌、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统一形象、统一销售的阳光餐车配送中心,餐车网点在大武口区有36处,平罗县有40处,带动就业150余人。

  2018年2月,宋春带着“豆姐豆妹”项目入驻石嘴山市“e+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园区提供的办公场所设施齐全,我们拎包过来即可办公,非常方便。”宋春说,石嘴山市专门建立园区创业导师团队,将获得SYB、IYB资质创业者以及创业典型、创业成功企业负责人组成园区创业指导专家团,通过举办SYB、IYB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大赛赛前专项指导等对入孵各类创业项目提供精准创业指导,对发展困难创业者提供“一对一”专项诊断。

  去年疫情期间,“豆姐豆妹”项目旗下的餐车全部歇业,部分摊贩打算另谋职业,宋春也感觉前路渺茫。“很多人都说不干了,我那会儿也认为做不下去了,正灰心时,园区找来专家对我们进行培训指导,引导我们正确分析市场、转变观念渡难关。”有创业孵化园区做后盾,坚定了宋春创业的信心,并由凭经验创业向科学管理企业转变。今年,她通过打造“中央厨房”做半成品产品,为各加盟商统一配送,预计年收入可达600万元以上。

  “我们通过实施‘培训+指导+服务’一体化创业创新服务举措,激发了创业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促进了体制活力和内生动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引擎、注入新动力。”石嘴山市就业创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市通过打造“e+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累计孵化青年创业创新项目179家,累计带动就业近1200多人,成功孵化项目近百家;两个孵化园区在孵企业累计获得各项知识产权5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宁夏同城兴荣网络科技公司成功登陆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创板,成为区内首批挂牌企业;“豆姐豆妹”创业项目带动近100名就业困难妇女创业就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宁夏通过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搭建集政策扶持、创业指导、创业培训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取消户籍限制,降低申请条件,凡在宁夏境内的创业者均可在创业所在地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并将创业个人放款额度由原来最高3万元至5万元提高为20万元,毕业五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最高额度提高到30万元,企业放款额度由原来的最高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鼓励各类劳动者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截至今年9月底,宁夏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3亿元,带动1.47万人就业。

  实施“告知承诺制” 激发培训机构活力

  “大家要珍惜岗位,提高专业素养,带着职业荣誉感去做事。”近日,在保育员培训课上,银川东耀培训中心老师对参训学员叮嘱。今年10月,银川东耀培训中心举办了200名保育员和50名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班。

  作为一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银川东耀培训中心自2007年经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审批运营以来,专注于初、中、高级育婴员、保育员、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及初、中级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专业技能培训,长期与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左右。银川东耀培训中心负责人马刚说,按照计划该中心今年还将继续培训家政服务员200人、保育师100人。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宁夏通过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培训新模式以及“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培训对象选单、政府买单”的新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实施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机动车驾驶、家政服务、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让广大城乡劳动者掌握了更多面向市场的就业本领,使他们成为技术从业者、产业工人或未来的创业者,释放自身巨大潜能。

  为激发培训市场活力,自治区人社厅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行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审批“告知承诺制”,将审批时限45个工作日改为材料齐全即办,办理程序从窗口受理、业务部门初审、专家实地评估、业务处(科)会议审议、业务部门会议审定、下发批复、窗口发证7个步骤改为告知、承诺、受理、审核、审批均由窗口一站式办理,申请材料由10项变为5项。目前,自治区本级可实现办学许可证40分钟立等可取。银川市市民大厅整合窗口资源,实现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一个窗口办,2小时内办结。

  “目前,全区通过宁夏政务服务网一网通办,由人社厅从自治区平台录入申办条件信息,同步到全区各市县(区)审批系统,实现告知事项、申请材料、申办标准、申办流程、审批方式、审批时限‘六统一’,政府职能发生了质的转变,从重审批转变为强监管,工作重点放在事中事后。”自治区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改革使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办学条件、程序公开透明,提高了市场自主预期能力,降低了投资风险,激发了市场动力和活力。以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审批为例,改革前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场地、设施设备、师资符合基本办学条件,需投资200万元,即申请办学期间,200万元投资闲置3个月左右;改革后,申请人对照标准承诺具备条件,窗口现场核发办学许可证。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学校完成承诺设备安装和师资配备。

  记者了解到,宁夏自2020年7月开始实行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告知承诺制”到2021年4月,共有68家培训机构按照“告知承诺制”取得办学许可证,148家机构按照“告知承诺制”变更相关办学事项。年检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底,共有培训机构375家,较上一年新增53家。

  “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活力,也让培训管理、考试认证更规范,培训质量更高。”吴忠市云呈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人马巧燕说。

  越来越多的城乡群众正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不断学习技能、提升自我,为更好的明天奋斗着。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仅今年1至9月,宁夏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87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1.4亿元。

  吴忠市红寺堡区农民李军16岁外出务工,在工地推水泥、拌砂浆、绑钢筋等苦活累活他样样都要干,辛辛苦苦每天最多挣100元。这几年,随着创业就业环境的不断优化,李军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了中级砌护工考试,在工地上当起了大工,“现在我每天收入300元左右,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李军幸福地说。有技能、有活干、有钱挣已成为包括李军在内的很多城乡群众幸福生活的“底色”。(记者 马照刚 智慧 文/图)

>>><<<